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日期間,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
綠色稅收政策指引 目錄 一、先進環保、高效節能裝備制造業享受高新技術企業優惠 二、企業加快設備更新享受實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 三、企業技術成果轉化稅收優惠 四、創投企業、天使投資個人稅收優惠 五、創業就業平臺稅收優惠 六、轉化科技成果個人所得稅優
高新技術產品(服務)是指對其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領域》(以下簡稱《領域》)規定范圍的產品(服務)。 高新產品(服務)收入的評審不僅僅從研究開發項目入手,而是通過參考企業申報技術,判斷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所屬技術領
申請認定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必備的條件包括:企業必須擁有真正的自主知識產權,企業主要產品(服務)發揮核心支持作用的技術屬于國家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八大領域;企業從事研發和相關技術創新活動的科技人員要達到規定比例;研發費用必須達到規定比例;高新技
雁言稅語按:高新技術企業證書是一含金量相當高的國家級資質認證,擁有該證書可以享受減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虧損彌補年限延長等稅收優惠。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好處多多,但其認定程序亦是非常嚴格?!陡咝录夹g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
本期小編梳理了《高新技術企業能夠享受哪些稅收優惠》送給正在申請和已經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的朋友們。 一、減按15%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八條第二款規定,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
納稅人委托研發,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可以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稅收優惠。但委托的對象是境外機構或個人的,根據《 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委托境外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有關政策問題的通知 》( 財稅〔2018〕64號 )等的規定,其稅務處理與委
依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與25%法定稅率相比,稅率差為10個百分點,優惠幅度相當之大。但是,筆者卻發現,有不少企業主動放棄了高新技術企業優惠。原因何在? 企業放棄高新優惠的主要原因 1.適用小型微利企業
高新技術企業是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三大部委共同認定的企業資質,是目前唯一的一個國家級的企業資質認定。 近年來,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在數量上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截止2017年底,我國高新技術企業已有13.3萬家。 2018年北京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分四
2018年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申請指南 項目名稱: 2018年度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深圳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入庫)申請指南 審批內容: 1.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以及證書有效期即
問:享受研發費用75%加計扣除必須是高新技術企業嗎? 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科技部關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2017〕34號)的規定,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
對涉稅法律服務市場的專注與精耕,是明稅區別于其他綜合型律師事務所和專業所的最重要特色之一。提供最優化的稅務方案是明稅的專業追求。 近期,針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研發費用占銷售收入的比例,是看享受稅收優惠當年的比例,還是當年及前兩年的三年合計數比例
問:我公司2016年經認定已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并享受企業所得稅15%稅率優惠。2016年,我公司在境外某國的分公司實現稅前所得1000萬元,并已在該國繳納100萬元的所得稅。請問,在2016年度的匯算清繳中,該境外分公司所得需如何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 答:以
2016年匯算清繳時,對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的申報,根據總局2017年第12號公告規定,在年度納稅申報時應當按照總局公告2015年97號(以下簡稱97號公告)規定,附報《研發費用可加計扣除研究開發費用情況歸集表》(以下簡稱歸集表), 在填報年度納稅申報表(A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執行指引(1.0版)》,內容包括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概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主要內容、加計扣除研發費用核算要求、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備案和申報管理等。本期B1版和B2版聚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關鍵事項,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科技和智能技術在發展,每個企業都在追求技術的不斷升級和改造,加強自身研發能力。 在市場廣闊的今天,基本每個省和市地方政府都會建立產業園區或高新技術企業優化孵化帶,提供各種政策支持、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補助。同時,高新技術企業
近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歸集范圍有關問題的公告》(2017年第40號),對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歸集范圍有關問題做了調整。為讓納稅人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政策,做好2017年度企業所得稅年度納稅
編者按:2017年5月2日,財政部、稅務總局、科技部聯合發布《關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通知》(財稅〔2017〕34號),明確在2017年度至2019年度間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為加大對科技型中小企業的
問: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是否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 答:納稅人提供技術轉讓、技術開發和與之相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享受免征增值稅優惠。 技術轉讓、技術開發,是指《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中轉讓技術、研發服務范圍內的業務活動。技
一、綜合性問題 1:申報科技型中小企業有什么好處? 答:直接優惠是在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間,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再按照實際發生額的75%在稅前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在上述期間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
問:我公司既是高新技術企業,又符合小型微利企業優惠條件,如何享受企業所得稅優惠? 答:根據《企業所得稅法》(主席令第63號)第二十八條的規定,符合條件的小型微利企業,減按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而國家需要重點扶持的高新技術企業,減按15%的稅率
為全面落實科技創新稅收優惠政策,助力企業創新發展,既做到依法征收、應收盡收,又確保應享盡享、應免盡免。各地紛紛采取措施,有序推進簡政放權工作,如北京市西城區地稅局截止到2016年底,高新技術企業的增長率達32%,呈現快速增長態勢。2016年度技術開發
關于股權獎勵個人所得稅規定 (1)自2016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的高新技術企業轉化科技成果,給予本企業相關技術人員的股權獎勵,個人一次繳納稅款有困難的,可根據實際情況自行制定分期繳稅計劃,在不超過5個公歷年度內(含)分期繳納,并將有關資料報主管
截至2017年7月,我國針對創業就業主要環節和關鍵領域陸續推出了83項稅收優惠措施,尤其是2013年以來,新出臺了73項稅收優惠,覆蓋企業整個生命周期。本期小編以某軟件企業A公司為例,對經營周期中不同階段的稅收優惠政策進行講解(分析以現行稅收優惠政策為
企業在開展研發活動時,由于研發周期較長,有些項目要進行兩三年才能形成無形資產,有些企業則將一部分研發費用計入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待無形資產研發成功時作為無形資產成本轉入無形資產賬戶。在實際操作中,有些企業未及時將計入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的
有關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的政策從2017年開始施行。那么,科技型中小企業開展研發活動中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在2017年以前就已形成了無形資產的,在2017年至2019年期間,能否也可以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75%在稅前攤銷呢? 如,某科
思考:我公司不是高新技術企業,可以享受這政策嗎? 回答: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 科技部關于完善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政策的通知》(財稅〔2015〕119號)規定:五、管理事項及征管要求:1.本通知適用于會計核算健全、實行查賬征收并能夠準確歸集研發
北京炎強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軟件企業,進入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期,會計小陳犯了愁:聽說軟件企業可以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而且享受優惠,還得辦理備案手續。我本來對稅收優惠政策就是一知半解,現在更是完全不知道該怎么辦理備案,需要準備什么資
你是不是會習慣性的認為科技型中小企業就是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也就是科技型企業呢?那么,它們享受的研發費加計扣除政策規定,是不是就是一樣的呢? 回答是:不一定。 今天昌堯講稅就來同大家講一講這高新技術企業與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區別,但愿能對你
2017年6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24號,以下簡稱24號公告),對取得高新技術企業證書的公司在證書有效期內如何享受優惠做了具體規范。那么,到底該如何正確理解24號公告呢?
政策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32號) 《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的通知》(
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日益增多。隨著《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的通知》(國科發火〔2016〕32號)和《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修訂印發〈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指引
小會計甲最近一直在很努力地學習國務院新近出臺的六項減稅政策,時常也有驚人之語。這天學習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新政后,問道:這個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好理解,就是在原來入賬的費用金額基礎上,再按照費用金額的一定比例在應納稅所得